上海:第十次市民阅读状况报告发布,“主动阅读”提升“幸福感”( 二 )


上海:第十次市民阅读状况报告发布,“主动阅读”提升“幸福感”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上海市民公共文化阅读设施使用率较高 , 90.44%的上海市民在过去一年里曾使用过公共文化阅读设施(公共图书馆/书店和书吧/社区阅览室文化站/社区书屋/公共阅报栏) , 较2020年87.3%的使用率有所增长 。53.01%的市民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公共文化阅读设施 , 较2020年增长13.21% 。88.61%的上海市民在过去一年中至少参与过一次公共阅读活动 。
上海:第十次市民阅读状况报告发布,“主动阅读”提升“幸福感”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上海:第十次市民阅读状况报告发布,“主动阅读”提升“幸福感”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纸质和数字阅读时长均集中于60分钟以下
上海市民纸质阅读的覆盖率为92.63% 。在进行纸质阅读的人群中 , 多数受访者的日平均纸质书籍阅读时长集中于60分钟以下 , 31至60分钟占比最高 , 为41.09% , 11至30分钟占比次之 , 为29.72% , 0至10分钟占比为9.47% , 61至120分钟占比为15.99% , 121分钟以上占比为3.73% 。
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的覆盖率为91.90% 。在进行数字阅读的人群中 , 多数受访者的日平均数字书籍阅读时长集中于60分钟以下 , 数字阅读时长在31至60分钟占比最高 , 为39.32% , 11至30分钟占比次之 , 为35.16% , 0至10分钟占比5.85% , 61至120分钟占比15.14% , 121分钟以上占比4.48% 。
市民选择纸质阅读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“便于深度阅读和记录笔记”以及“方便与其他家庭成员一同阅读” , 深度阅读和家庭阅读是纸质阅读的突出特征;而选择数字阅读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“使用查询方便”以及“收藏保存方便、便于携带” , 便捷性、易携带是数字阅读的突出特征 。
上海:第十次市民阅读状况报告发布,“主动阅读”提升“幸福感”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 , 上海市民最喜爱的阅读作品均为人文历史艺术类 , 其次为文学类、自然科学类和政治军事类作品 。男性市民最喜爱阅读的作品为人文历史艺术类、政治军事类作品 , 女性偏好于人文历史艺术类、文学类作品 。相较于青少年群体 , 中老年群体更倾向于阅读政治军事和经济法律类作品;相较于其他职业群体 ,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更倾向于政治军事和经济法律类阅读 。
电子书、有声阅读付费意愿提升
与2020年第九次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相比 , 本次调查增加了有声阅读、党史阅读、知识付费等调查题项 , 从不同维度深入了解上海市民的阅读整体情况 。
在上海市民中 , 有声阅读覆盖率为76.72% , 达到较高水平 , 用户的听觉已经成为阅读中新的注意力入口 。59.18%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时长为半小时以下 , 43.03%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时长介于11至30分钟之间 。46.36%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 , 交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 , 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于在开车上班、乘坐地铁、公交时 , 打开个人的“听觉空间” , 使声音成为一种陪伴 。
在有声阅读群体中 , 上海市民进行有声阅读的主要渠道是移动有声(手机听书)APP , 占比86.15% , 相较2020年增长29.55% , 喜马拉雅FM、荔枝、小宇宙等移动音频平台被广泛使用;其次为利用微信公众号(语音推送)渠道进行听书 , 占比41.82% , 相较2020年增长28.52% 。
在电子书刊消费方面 , 市民付费意愿显著上升 , 只看免费电子书刊的阅读者占比10.52% , 相较2020年下降23.37%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