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斯拉q1营收、利润双双增长,产能转变成自己攻城略地的武器( 三 )


今年年初特斯拉曾表示 , 在未来的数年内 , 预计车辆交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50% 。照此计算 , 2022年特斯拉的产能需求将在140万辆左右 。
如今6座超级工厂在手 , 特斯拉的生产能力已经不容小觑 。
3四面迎战
2021年 , 特斯拉创下了一个记录 , 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达万亿美元的汽车公司 。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功不可没 。
但在高歌猛进的同时 , 特斯拉仍面临竞争和挑战 。
在国内 , 2021年 , 新势力“蔚小理”也交出了一份堪称喜人的成绩单 , 全年交付量纷纷逼近10万辆 , 小鹏更是只有一步之遥 , 全年交付98155辆 , 同比增长3.6倍 。
其中 , 在产能方面 , 去年10月蔚来就对江淮合肥工厂的生产线启动了改造 , 改造完成后 , 其产能通过增加班次可以提升至30万辆 。还在建造当中的第二工厂合肥新桥智能汽车产业园区 , 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投产 。
目前 , “蔚小理”都已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, 手里现金充足 , 开始通过有节奏地发布新品填补短板 。
小鹏、理想继续做深高端化 , 提升品牌影响力 。例如 , 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交付的小鹏G9、理想L9都定位于高端SUV , 其中理想L9的起售价更是高达45万元 。
蔚来则在延续豪华策略的同时 , 在价格上适度下探 , 去年年底发布的ET5 , 如果采用电池租赁方案 , 补贴前售价仅为25.8万元 。这对于曾经销售均价43万元以上的蔚来来说 , 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。这款产品预计在今年9月启动交付 。
在“蔚小理”身后还有哪吒、零跑等新势力品牌 , 以及加速转型的传统车企 。
尤其是比亚迪 , 其在4月3日宣布 , 根据战略发展需要 , 自2022年3月起已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 , 未来 , 在汽车板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。
比亚迪由此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 。
日益热闹的新能源赛道给市场带来了更多新产品 , 对消费者而言选择越来越多;但对车企则意味着过往相对宽松的竞争格局将变得拥挤起来 。
特斯拉能否经受住本土新势力的冲击还未知 , 而在这之外 , 还有来自传统巨头们的虎视眈眈 。
在欧洲 , 特斯拉柏林工厂以东约100英里处 , 正是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总部的所在地 。
根据eu-evs数据 , 2021年大众在欧洲11国电动车销量榜单中排名第一 , 共销售124,389辆 , 市占率达14.6% , 高于特斯拉 , 后者市占率为13.6% , 排名第二 。今年Q1 , 大众势头依然凶猛 , 财报显示其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增长65%至9.9万辆 。
在燃油车时代 , 大众汽车呼风唤雨 , 如今在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 , 大众也已经提速 。2022年3月 , 大众集团监事会刚刚通过了一项决议 , 拟投资20亿美元打造“Trinity”项目 , 其生产效率将和特斯拉比肩 。
在美国市场 , 特斯拉一直是聚光灯下的绝对主角 , 但去年以来 , 随着两家新锐势力Rivian、Lucid成功上市 , 电动车市场开始有了更多的悬念 。目前 , 两家公司都已经启动了交付 , 并在加速扩建产能 。
抛开这些竞争 , 汽车行业还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, 比如新冠疫情、电池供应等因素 , 都将拖累汽车生产 。
4月14日 , 何小鹏发微博称 , “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 , 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。”随后 ,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、智能汽车BUCEO余承东也在朋友圈发文称 , 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 , 5月之后所有科技/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 , 都会全面停产 , 尤其汽车产业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