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谶:印在诗中的预言( 二 )


诗谶:印在诗中的预言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诗人写其他文类 , 可能也会有诗谶的发生 。居于“初唐四杰”之首的王勃 , 一篇即席而作的《滕王阁序》充分展示了其无以伦比的才华 , 此赋一出 , 华盖古今 , 无出其右者 。可以说 , 到了字字珠玑的地步 。《滕王阁序》最后一段是“勃 , 三尺微命 , 一介书生 。无路请缨……”每每读到这一段 , 总让人百般感慨 。王勃死于27岁 , 以令人惋惜的意外方式天才谢幕 。他在交趾探完亲后 , 于唐高宗仪凤元年(公元674年)秋八月渡南海回返 , 因风浪而坠入大海……或许 , 一年前 , 在滕王阁上 , 王勃就已在无意间为自己的命运悄悄作了注脚:“盛筵难再 , 兰亭已矣” 。
死于诗谶的诗人古今都有 。1931年11月19日 , 徐志摩搭乘的“济南号”邮机飞至济南附近 , 忽然撞上开山 。在死前的几个月 , 徐志摩留下了预言式的诗谶:“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, 自在 , 轻盈 , 你本不想停留 ,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,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” , 而在再前的几个月 , 他发表了《爱的灵感》 , 那里面的诗句更象是诗人对人间的诀别之辞:“现在我真正可以死了 , 我要你这样抱着我直到我去 , 直到我的眼再不睁开 , 直到我飞 , 飞 , 飞去太空 , 散成沙 , 散成光 , 散成风” 。这种诗谶密集出现 , 还有一首短短的《黄鹂》 , 如徐诗人短短一生的写照:“但它一展翅 , 冲破浓密 , 化一朵彩云;它飞了 , 不见了 , 没了——象是春光 , 火焰 , 象是热情” 。至于他的散文《想飞》 , 结尾部分直接写道:“天上那一点子黑的已经迫近在我的头顶 , 形成了一架鸟形的机器 , 忽的机沿一侧 , 一球光直往下注 , 硼的一声炸响 , ——炸碎了我在飞行中的幻想 , 青天里平添了几堆破碎的浮云 。”
诗谶:印在诗中的预言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郁达夫于小说散文之外 , 诗词亦佳 。风流蕴藉 , 情意率真 , 皆如其人 。郁达夫诗多自谶之语 , 如一九三五年《四十言志诗》云:“卜筑东门事偶然 , 种瓜敢咏应龙篇?但求饭饱牛衣暖 , 苟活人间再十年 。”郁达夫抗战期间在香港、南洋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, 新加坡沦陷后流亡苏门答腊 , 一九四五年九月被日寇宪兵杀害 。1935年的郁达夫若有预感 , “苟活人间再十年” 。郁达夫的另一首自谶诗《钓台题壁》:“不是樽前爱惜身 , 佯狂难免假成真 。曾因酒醉鞭名马 , 生怕情多累美人 。劫数东南天作孽 , 鸡鸣风雨海扬尘 。悲歌痛哭终何补 , 义士纷纷说帝秦 。”此诗于1931年1月23日写于上海 。郁达夫遇害的地点是印度尼西亚 , 为东南亚国家之一 。苏门答腊岛西濒印度洋 , 东临南海;“东南”——东南亚” , 金鸡鸣叫 , 时值鸡年;大海沉沉 , 日已没落 。在东南亚某国某岛上 , 风雨如晦 , 海中扬尘 , 最后劫数难逃 。
也许 , 人们在日常生活里 , 会戏侃为“破口话” , 或者什么“乌鸦嘴” , 还别说 , 真有这么回事!不管是暗示也好 , 预言也罢 , 不幸言中的事 , 古来皆有 。文如其人 , 有怎样的文字 , 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, 品性将会左右和影响人生 。一首诗虽然写于一时 , 记录的却是一段人生 。诗即诗谶 。诗之所以为谶 , 是因为诗人创作时说出了不可说破的秘密 , 古人曾描绘过“诗的启示”降临时那着魔般的情形: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, 言之不足 , 故嗟叹之 , 嗟叹之不足 , 故咏歌之 , 咏歌之不足 ,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” , 而一首诗写完时 , 通体就像透亮了 , 虚脱了 。类似庄子所说的“天人合一” 。而这个秘密一旦被说破 , 就等于未经上天允许预知了自己的未来命运 , 这就是“泄露天机” , 诗人们就要因此受到惩罚 , 即闻一多所说的“遭受天谴” , 或说中谶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