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秘“第二声”首次破译!温度远去了,你“听”到了吗( 二 )


在费米超流中研究“第二声”的衰减行为 , 不仅能回答“二流体理论能否描述强相互作用费米超流的低能物理”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 , 还能表征强相互作用费米体系在超流相变处的临界输运现象 。
这的确是一个机遇 , 但更是一个难度极高的国际前沿研究方向 。罗翔告诉采访人员 , 之前有两个技术瓶颈难以突破:一是原子数不足 , 二是测量精度不够 。实际上 , 超冷原子的温度本身已经接近绝对零度 , 只比绝对零度高千万分之一摄氏度 , 测温本就非常困难 , 而观测“第二声”则要探测温度波动所伴随的那一点点物质密度波动 , 更是难上加难 。
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、中科大教授陈宇翱认为 , 尽管困难重重 , 但这同时也是超冷原子量子模拟领域的一个重要目标——用人造的可精确操控的量子体系 , 来模拟复杂的量子系统 , 以发现复杂系统的物理规律 。
陈宇翱进一步解释说 , 强相互作用的锂原子就是费米子 , 如果用锂原子来模拟朗道所预言的费米超流中的熵波 , 那么未来就可以把实验中所观测到的规律 , 推广到其他强相互作用的费米体系 。比如 , 中子星就是一个强相互作用的费米体系 。
经过长期艰苦努力 , 中科大潘建伟、姚星灿、陈宇翱等成功搭建起了超冷锂-镝原子量子模拟平台 。作为量子模拟的一个应用 , 他们与澳大利亚科学家胡辉合作 , 开始挑战测量“第二声”的衰减率等关键参数 。
神秘“第二声”首次破译!温度远去了,你“听”到了吗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▲来自中国的量子模拟重大突破 超冷锂-镝原子量子模拟平台实验系统(部分)
【神秘“第二声”首次破译!温度远去了,你“听”到了吗】突破技术关
千万个原子中 , 探测“纳开级”温差
想要观测“第二声”的衰减 , 既要制备出高品质、密度均匀的费米超流 , 还要发展出探测微弱温度波动的方法 。费米超流确立十几年来 , 这两项关键技术却一直未得到突破 , 因此无法对“第二声”的衰减率进行测定 。
在过去四年多时间里 , 潘建伟研究团队不仅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超冷锂-镝原子量子模拟平台 , 还融合发展了灰色黏团与算法冷却、盒型光势阱等先进的超冷原子调控技术 , 最终成功实现了世界领先的均匀费米气体的制备 。
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、中科大教授姚星灿详细介绍了他们在费米超流制备上的主要突破 。与早期冷原子实验只有几万个原子相比 , 他们所制备的超冷费米超流所包含的原子数达到了千万级 , 即约1000万个锂原子 。
但这一超流体的实际大小只是一个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小颗粒 , 直径仅为百微米——1立方厘米的空气大约只有指甲盖大小 , 却包含有1千亿亿个气体分子 。而1000万个超冷气态锂原子的密度只有空气的百万分之一 。
神秘“第二声”首次破译!温度远去了,你“听”到了吗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▲磁光阱中的超冷锂原子团(约10亿个)
与此同时 , 研究团队对超冷原子体系温度的调控精度也达到了纳开尔文级别(十亿分之一开尔文 , 开尔文是热力学单位) 。基于低噪声行波光晶格与高分辨原位成像技术 , 他们通过实验实现并理论诠释了低动量传递(约百分之五费米动量)与高能量分辨率(优于千分之一费米能)的布拉格谱学方法 , 并利用其实现了对体系密度响应的高分辨测量 。
在这一系列技术突破的基础之上 , 团队终于精确测得了“第二声”的衰减率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