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才先锋”之刘起英:40年专注在玻璃上“覆膜”

本文转自:Hi威海客户端
1996年 , 当同行业厂家还在为普通无色玻璃的销路奔忙时 , 威海蓝星率先研发的彩色玻璃便已投放市场广受追捧 , “威海玻璃”一举在全国打响知名度;
2013年 , 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第一片在线Low—E玻璃在威海下线 , 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, 被赋予冬天保暖、夏天隔热的独特性能 。
这背后 , 有一个共同的研发带头人——刘起英 , 现任威海中玻新材料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。
今年是刘起英和玻璃“打交道”的第40个年头 。就在两个多月前召开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, 刘起英和她的研发团队凭借“浮法在线氧化物系列功能薄膜高效制备成套技术及应用”项目 , 捧回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。而这是中国浮法玻璃工艺诞生50年来 , 整个行业第三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 , 含金量极高 。
“人才先锋”之刘起英:40年专注在玻璃上“覆膜”
文章图片

文章图片

“浮法在线氧化物系列功能薄膜高效制备成套技术及应用”就是通过化学反应镀膜 , 对玻璃表面进行改性处理 , 赋予其特殊的光学、电学、热学、力学或化学等特殊功能的工艺过程 。“简单来说 , 就是在传统玻璃上‘覆层膜’ 。一块玻璃可以被覆上20多层功能薄膜 , 这样一来就有了保温、隔热、节能、导电等多种功能 , 而它们的厚度要比头发丝还细上千百倍 。”刘起英介绍 。
2001年 , 因彩色玻璃与威海“结缘”的刘起英 , 带着在国家“863”计划立项的“复合功能薄膜的浮法在线制备技术及新型节能镀膜玻璃开发”项目 , 和研发团队正式“落户”威海临港区 。
多年间 , 刘起英经历了因专利技术全方位被国外垄断而必须“独辟蹊径”的艰辛 , 解决了镀膜大面积均匀性、稳定的镀膜环境、性能匹配等关键技术问题;也经历过大雪封路 , 连续一周被困在车间 , 累了就躺在质检室包装纸上休息 , 饿了只能吃馒头就花生米的“窘境” 。
实际上为了开发新产品 , 刘起英每年至少半年时间都在生产线上做实验 , 成天面对着上千摄氏度的玻璃窑炉 。“别人都说坐冷板凳 , 我们坐的可是夏天超过50摄氏度的‘热板凳’” , 刘起英笑称 。“但现在回过头来看 , 吃的这些苦都是值得的 , 我们的产品开发成功了 , 为企业为社会带来了效益 , 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。”
如今 , 运用此项技术生产的节能玻璃年产量超过2亿平方米 , 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60% , 年可节约标煤320万吨 , 中玻控股威海基地也成为此类产品的最大生产基地 。
与此同时 , 刘起英团队为威海中玻研发的“拳头产品”——在线阳光控制镀膜玻璃 , 多年来在国内市场同类产品占有率达到50%以上 , 其升级产品在线Sun—C新型阳光膜玻璃也已经成功量产 , 在功能方面更优更强 。
择一事 , 终一生 。和玻璃打交道的40个年头里 , 刘起英把镀膜反应器的高度调节精度提高到了0.1毫米 , 把薄膜厚度精度控制到了几个纳米范围 , 拥有发明专利14项 , 累计主持制定国家标准3项、行业标准4项 , 在玻璃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工程应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。
【“人才先锋”之刘起英:40年专注在玻璃上“覆膜”】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后 , 刘起英正带着团队里年轻的“80后”“90后”向新的研发方向“进军”:开发辐射率在0.1以下、节能功效更优的超低辐射镀膜玻璃;研制新型玻璃基膜电极材料 , 用于国防安全、海洋船舶、冷链视窗等更多高新领域 。“我们团队正在着手研发具有高节能性的智能玻璃 , 把更多科技力量注入威海玻璃产业 , 让小小玻璃成为助力碳达峰、碳中和的重要材料 。”刘起英说 。